发展规划 > 计划项目 > 项目建设
“纯美”丝绸文化特色建设项目规划
吴江区绸都小学 钮美芳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以“以人为本 知行合一 全面发展”育人理念为引领,以丝绸文化教育为实践载体,确立了校训“做事精益求精,为人至善至美”,校风“诚毅 勤敏 博达 谐雅 ”,教风“爱生 善导 严谨 求实”,学风“尊师 乐学 合作 创新”。并根据本校实际结合盛泽地域特点,确定了“纯美丝绸文化”特色教育,为此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背景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学校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是学校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的作用。
盛泽镇“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享有“中国‘四大绸都’”之美誉,绸都小学之名亦由此而来。学校位于盛泽镇东白漾东岸东港2号,原盛泽高中旧址,下辖升明校区、鼎方校区和三村校区,是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五校之一。学校深远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氛围和重教崇文的民风,形成了绸都小学教育的独特优势。
二、提出概念
1.为什么要提“纯美”教育?
有人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而美好的职业,我从来不觉得是这是夸张,或只是说说而已。从小处说,教师教书育人,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处说,教师的教育,担负着强国利民的重任,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社会上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校闹事件也是屡见不鲜,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评价越来越低。试想,如果让一个自身都存在很多问题,甚至严重错误思想的人,去教育一个个纯洁天真的孩子,那后果将是多么的可怕呀!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当老师们怀着一颗纯净的心感受人生,感知每一位孩子的一言一行,就会发现,原来,生命真的很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自我纯洁的灵魂体验的过程,我们应当珍爱生命的纯美、善良,为纯美的童年而教育。站在教育的这份净土上,让我们用纯美的心、纯美的语言去教和学,用纯美的行为去实践,呵护纯美童心,培育纯美儿童,实现纯美的教育事业。
2.什么是“纯美”丝绸文化教育?
一匹高品质的丝绸,从原料丝织成白坯,进行染色,再到涂层、印花等各种后加工整理,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偷工减料,每一个经手过的人都不能有丝毫的杂念,必须在确保各道工序用料的纯正同时,还要确保老板、采购、机台操作工、物流运送工等所有参与人员具有纯洁而美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这些纯洁而美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主要包括诚实守信、 勤劳善良的高尚品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互惠互利的合作精神、永不言败的拼博精神等等。这些品质和精神正是学校实施“纯美”教育所必需的。文化传承的核心是精神。学校将丝绸文化的内容、精神融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既能让丝绸文化通过学校教育把绸都这个地方的纯美风情、纯美民风和绸都人的这种纯美的德操很好的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又能让学校“纯美”教育通过丝绸文化这个教育载体,去实践探索、去耕耘收获,培育纯美儿童,铸就纯美人生。
三、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精益求精,至善至美”为校训精神,以纯美为文化表征,以校园、生活为载体,打造人文环境,开发校本文化课程,创新丝绸文化实践活动,在师生协力共进中建设既富有传统文化基因、又具有世界眼光胸怀的特色文化。学校力将“纯美丝绸文化”特色,融入于学校管理、环境建设、教育教学、师德师风、课程开发等各个方面,全力打造学校教育品牌,让每一位“绸小”学子朝气蓬勃、幸福快乐地成长。
四、培养目标
1. 培养在学习和工作上精益求精,为人和处世上至善至美的,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技能、仁爱的内心世界的新时代“纯美”教师。
2.培养道德素质与身心素质兼优,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兼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兼俱的“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纯美”儿童。
五、基本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六、实施内容
1. 浸润环境文化
丝绸起源于中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蚕神献丝”“天神化蚕”的故事。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生产丝绸的国家,我们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文化礼仪上,艺术上,均闪耀出夺目的光辉,这使丝绸不但在国内备受欢迎,更是充当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使者”,把古老的华夏文明带向了海外。因此,学校要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以多种形式浸润于学校环境建设中,全力打造学校纯美教育环境。
“一言一行持诚真勤仁,一草一木含趣情理境” 我们要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石头都镌刻上绸都小学纯正而高雅的文化烙印,成为老师们的教育资源和孩子们的学习资源,让大家在美好的教育环境得到滋养,不断成长。
(1)室内文化
A.各班黑板报设立宣传角,向学生介绍丝绸的相关识识、小故事、诗歌等,让丝绸文化走进每个班,深入每个孩子的内心。
B.以丝绸文化精神为指导,布置好教师各处室的人文环境等。
C.设立丝绸文化展馆,主要展现盛泽丝绸业都在各个时期取得的成果,一些值纪念和骄傲的日子和事件。同时展示学生在纯美丝绸文化特色建设中,取得的一些实践成果、作品等。
D.设立纯美“桑蚕坊”,让更多的孩子体验采桑养蚕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劳动教育。
(2)室外文化
A.开辟丝绸文化长廊,介绍盛泽丝绸纺织业从最早的私人小作坊,到现在的响誉全世界的发展历程,感受绸都人身上的纯美品质和精神,激发孩子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激励他们勤奋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家乡和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
B.利用好原有的“趣数园、多语园、棋乐园、希望墙”将“纯美”丝绸文化的内容和精神渗透其中,达到以环境育人的目的。
2. 建全制度文化
盛泽丝绸从最早的私人手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如今的几千家现代化制造企业,其中包括像恒力集团、盛虹集团那样的世界500强企业,这离不开科学、严明的企业管理制度。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虽然有些不同,但其中很多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而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要借助地方丝绸文化的优势,深入研究丝绸企业的制度文化,取其精华,制定出本校的制度文化体系,形成纯朴、公正、贤明的管理风格。这一体系具体包括:
A指导思想
有教育方针、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基本作风等内容
B管理目标
有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保障,措施和学校办学章程
C 岗位职责
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和后勤总务管理等相关制度。
D团队建设
包括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工会、学科中心组、教研组等团队的制度建设。
3. 践行课程文化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为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旨归,以社会发展方向为指引。以纯美教学思想,传递正能量,以纯美教学行为,进行儿童观视域下的方式变革,以纯美教学评价,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向评价。
中国丝绸文化始于新石器时代。中华祖先栽桑 养蚕、制丝织绸已有5000~ 6000年的历史, 中国丝织技术产生于父系氏族公社的发达时期, 已有5700年的历史,丝绸文化伴随着蚕丝业的发展而发展。它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能蓬勃发展、源远流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丝绸人勤劳刻苦、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创业精神。而这些正是我们全体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取得成绩所必须具备的行为、品质。
(1)将丝绸文化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一匹高品质的丝绸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不能偷减成分,织造时不能断丝、染色时不能沾污、运输时不能损坏等等十几道工序都要确保万无一失,只要有一道工序出错,就成了废品,而我们的育人工作同样是一环紧扣一环,来不得半点失误。布品坏了,最多损失些经济利益,而我们的孩子“坏了”,损失的是孩子的一生幸福,是祖国的美好未来。因此 ,我们要将丝绸文化精神融入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全力打造纯美的教学课堂。课前精心备课,去粗取精、去污取纯,确保上课所需的“原材料”纯洁淳正,课时精准授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熟记于心,做到珍惜时间,不随意停歇、跑题、拖课;珍爱学生,不随意训斥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不搀杂私心杂念。为此,我们不仅要制定学生的课堂行为准则,更要制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准则,以规避教师在课堂中出现的不作为、不公正、不理性行为。
(2)将丝绸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校特点将丝绸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将丝绸的重量、长度等融入数学课程,将与丝绸相关的诗歌,作文等融入语文课程,将丝绸的对外交流介绍融入英语课程,将丝绸的印花设计融入美术教学,将丝绸的制造过程探究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等等,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很好的拓展和延伸。因为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平时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开展检查、培训、交流活动
上述两点除了个人努力外,学校还要组织一系列的检查、培训和交流活动,确保纯正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通过校本培训,采取“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推门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争取机会,搭建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每学年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一个教育故事、一份教学设计、一节汇报课例、一篇课后反思、一本听课记录、一套学习材料。通过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合作与交流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形式,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精益求精,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课堂真正成为纯洁、高效、全面发展学生的地方。
4.丰富活动文化
优质的资源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空间;多元化的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兴趣选择;多层次的平台让孩子有更好的展示机会;丰硕的成果让孩子有更大的参与热情。而丝绸文化正是优质的学习资源,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丰富的纯洁、真诚的德育活动,为学生多层次的展示平台,让所有的孩子能从中受到教育、启迪和发展。
(1)利用学校开展的“六大”校节活动,开展与丝绸文化相关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丝绸之路知多少)、爱家乡教育(了解盛泽丝绸发展史)、审美教育(如:绘一绘家乡的丝绸、服装秀等)、劳动教育(养蚕、绣荷包等)。
(2)丝绸交易最重“诚信”二字,利用晨会、班会或红领巾广播等渠道,以古今中外在丝绸贸易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案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活动。再开展一些模拟性地小商品交易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3)结合学校少先队开展的文明就餐、文明礼仪、课间活动等日常评比活动,将纯美教育中“至善至美”的目标要求,细化成具体的行动要求,体现在每日的一言一行中,每月评出最佳“纯美”小绸娃,激励更多的学生向这个目标努力,形成美好的校园氛围。
(4)将学校附近的先蚕祠作为德育实践基地,平时各班根据需要不定时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学校要组织每一届的五年级学生作一次全面的参观学习,并安排好系列活动,作为学校丝绸文化教育的一项特色活动。
(5)开展丝绸文化社团活动,如丝绸服装图案设计社团 蚕桑养植社团 服装模特社团等,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将丝绸文化的内容和精神传承给学生,使他们最终成为纯美儿童。
5.开发校本文化
校本文化是指以学校为基础的文化,是在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起来的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教师的校本发展是校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涵。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文化时要时刻保持纯正谨慎的态度,否则会导致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偏差,甚至错误,后果十分严重。
(1)建立开发校本文化研究中心小组
将丝绸文化内容纳入校本文化开发研究任务中,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小组,分成若干板块,形成系列,先由中心组成员进行实验开发,再将其研究成果汇总、检验、择优推广再实验,最后形成完整的丝绸校本文化体系。
(2)结合学校十三五主课题,将丝绸文化精神及内容融入课题研究子课题或平时研究活动中,不断提炼、总结形成校本文化研究成果,助推纯美丝绸文化特色品牌的建设。
(3)开发并实施班本化丝绸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年级为单位分工合作,或者以学校的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开发,让校本开发成为每位教师都可以去做,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美事。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以沈建刚校长为组长的规划执行领导小组,规划执行实行项目负责制,由曹忠书记、钮美芳、范小平、任震红三位副校长负责各项目的组织策划,由张卫娟、陈小英、施正芳、严瑛樱、李春明五位中层领导负责各项目的布置落实,领导小组对规划的执行定期调度、指导、点评。各项目负责人每学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一次项目完成情况。
2.明确项目分工
如图所示:
总体负责:沈建刚 具体规划:钮美芳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具体实施 |
所属科室 |
纯美园丁支部 |
曹忠 |
支部委员 |
党支部 |
纯明管理 |
沈建刚 |
条线分管领导 |
校长室 |
纯雅环境 |
范小平 |
李春明 |
总务处 |
纯正教学 |
范小平 |
陈小英 |
教务处 |
纯真德育 |
任震红 |
严瑛樱 |
德育处 |
纯谨科研 |
钮美芳 |
施正芳 |
教科室 |
3.分解行动目标
(1)将总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落实部门任务及职责,以校委会例会、月汇报交流等形式定期进行情况汇总。
(2)将总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以学期、学年为单位,依据学校特色发展总体规划,各部门制定详细具体,可行、可测的阶段工作计划。每学期、学年度对工作计划落实情况、特色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与调整。
4.确保活动时间
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各部门在具体开展特色活动时,要尽可能与已有的一些活动内容、课程内容相结合,将纯美丝绸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以确保活动时间。每学期一总结,各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部门进行交流分析。
5.合理使用人力: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监督小组,及时监控规划实施情况。校长室统筹管理,各科室门既要按既定分工完成任务,又要通力合作,共同攻关克难,确保各项目的人员充足,避免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消耗太多的人力财力。
6.加强培训学习:欲达行必先知,只有充分认识、了解了纯美丝绸文化特色教育的思想要旨,才能更好地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付诸于具体的行动中去。因此,要利用各种资源、开拓多种渠道给教师和学生进行纯美丝绸文化方面的培训学习,增强意识,使纯美特色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7.实施激励评价
纯美丝绸文化特色建设分工中的六大项目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根据自身特点,设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对各项目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师生或团体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学校也要利用重大校庆或大会时间,进行奖励表彰,并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学生的“评三好学生”挂钩,促进师生的快速发展。
全校师生要齐心协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一代具有中国胸怀、世界眼光的纯美小公民;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所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现代化学校。
附、领导小组
组 长:沈建刚
副组长:曹忠
成 员: 钮美芳 范小平 任震红 张卫娟
陈小英 施正芳、严瑛樱、李春明